驾驭汽车生活
了解汽车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维修改装 > 固定测速和区间测速是什么意思?
固定测速和区间测速是什么意思?
2019-09-18 07:23 编辑:硕硕 来源:未知
无论新、老司机在开高速的时候,难免会有意无意的超速,其实也不能全怪司机,因为有些时候,在空旷的高速上司机们会有意无意的超速。一般固定测速和区间测速是高速公路上最常见的两种测速方式,很多司机朋友自认为很清楚这两种测速方式是如何计算车辆是否超速的,其实不然。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高速上固定测速和区间测速的内容,希望你看完不再中招。
  固定测速
  
  固定测速就是用固定在路段上的测速仪器来监控过往车辆的速度以及抓怕超速车辆。其实固定测速不光是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测速方式,它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城市道路、国道和乡道上来监测车速。一般固定测速路段都会有明显的限速指示牌,有时候一不小心超过限速标准行驶,恰巧又在摄像头底下,减速已经来不及了,这种情况是否算超速行驶呢?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速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内,暂不处罚,只是给予警告。也就是对于限速120km/h的高速公路来说,如果你以132km/h(120km/h的10%为12km/h,)以内的时速通过测速杆,虽然超速,但并不会受到处罚。(在此要特别说明,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超速行驶,小的偏差在所难免,但有时候在没超过规定时速10%的情况下临门一脚刹车反而会对自己和周围车辆造成安全隐患。)
  所以区间测速的增加,避免了固定厕所的BUG。
  区域测速
  
  高速公路上的区域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利用车牌识别技术来自动对比车辆号牌,根据两个监控点之间的里程和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简单地说,就是 区间速度=区间距离/运行时间。如果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为24公里,该路段最高限速为120km/h,那么车辆从一头到另一头最快也要12分钟。假如被区间测速设备监测到用时少于12分钟,说明该车超速违章了。说到这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肯定会有应对办法:如果前面超速了,中途在服务区多休息一会,这样一来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时间就长了,自然不会算超速违章了……
  
  如果按照这种方法通过测速区域,那您八成还是会被拍到超速违章。因为与区间测速并用的还有瞬间测速,也就是说除了区间内一头一尾有监控点测速和计时之外,区间测速还和固定测速、流动测速、GPS测速互为补充。在高速公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各类测速仪器。一旦被拍有超速等违法行为,照样处罚。
  区间测速也有小“内幕”
  如果看到有“区间测速”时,关键是在第一点上,这时千万不要快(在额定时速度内即可),只要这一点上通过,基本上就不会有被拍的可能(因为没有第一张照,就算有第二张也无法测出来),如果第一个点不小心拍了,那也不用担心,接下来,将平均时速定在额定时速下,慢慢开(一般是1公里),到了第二个点时,只要平均时速不超过额定时速,就是第三点也被拍,其两张相片的时间计算出来也不会超速。
  常见的高速测试方式
  一、雷达测速
  雷达测速是目前最常用的测速方式,目前很多道路都用雷达测速。
  雷达测速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机频率;
  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机频率,如此可以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
  由于雷达波束较激光光束的照射面大,因此雷达测速易于捕捉目标,无须精确瞄准,因此现已经广泛用于警察超速测试。
  二、激光测速
  激光测速要比雷达测速更高端,更精确。而且激光测速是“电子狗”无法识别的,但这种方式属于流动测速,目前应用得相对不怎么广泛。
  激光测速是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一时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该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
  三、区间测速
  区间测速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测速方式,一般在高速路上经常会看到。
  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
  四、线圈测速
  线圈测速也称地感线圈测速,是在路面地里埋下线圈来测量,相对更隐蔽。在中国南方的部分高速公路上采用地感线圈测速的比例很高。
  地感线圈测速一般要用到两个线圈,两个线圈之间区域即为超速监测区域。
  当机动车进入第一个线圈时会在电路中产生电磁感应,同时触发计时器开始计时;走出第二个线圈后,计时结束,根据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和产生感应的时间差,以距离除以时间就可以算出车辆通过超速监测区域时的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