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成都车展似乎比往年的都要大一些,近百款新车的发布似乎也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广袤的西部地区依旧是拉动汽车市场上行的重要力量。
在经过了开展第一天密集的新产品发布之后,今年成都车展的全貌也基本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是时候来归拢下本届成都国际车展上比较有意思的车型了,或者说,在我看来比较有意思的新车。
▍东风悦达起亚SP2c
在今年六月,起亚正式发布了全新的小型SUV起亚Seltos。
而在两个半月之后,这辆全新的小型SUV就正式登陆了成都国际车展,展车暂时以SP2c的车名展示,而在车尾则依旧保留了KX3的标识。
从造型的角度来看,起亚Seltos的整车姿态以及形体都控制在一个非常不错的范围内,车辆整体的形象也呈现出了一种高于同级别车型的大体量感。
曾经我们传统认知里小型SUV多少会有些纠结的形象已经在起亚Seltos上被舒展的线条延展开来。车辆整体所呈现出来的造型风格已经非常的精致和运动。
在细节的层面上,全新的起亚Seltos以一种多层次的设计来打破传统SUV的认知。
异形的大灯已经从视觉的层面上构成了一种趋向于分体式大灯的效果。而起亚虎啸式的家族化进气格栅也在全新的起亚Seltos上有所演变。
在我看来,起亚对于家族化设计语言的这种演变,倒是能够给整车的设计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总的来说,起亚Seltos算得上是一款值得好好研究的新车。随后 ,我们找机会坐下来好好的聊一聊这辆车。
▍宝骏RC-6和宝骏RM-5
在今年四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宝骏正式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以及品牌形象。
作为新品牌形象的预热,宝骏也在彼时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亮相了宝骏RM-C概念车。而在四个月之后的成都国际车展上,量产版的RM-5正式亮相。
与此同时,全新的宝骏三厢车宝骏RC-6也正式登场,当然我知道,用三厢车来定义宝骏RC-6可能有些不太严谨,但是我暂时不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名词来定义它。
从宝骏RM-5以及宝骏RC-6两款新车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可以看到,宝骏的新品牌战略是在强调一种跨界的风潮。
RM-5和RC-6两款车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很难去定义它们应该归属于哪一类车型,这倒是也迎合了现在汽车企业在出行时代中对于新物种车型的专注。
作为与宝骏RM-C概念车风格最为接近的车型,宝骏RM-5在MPV的基础定义下构造了一种SUV的形象。
以MPV的认知来看,宝骏RM-5有一个小轮口的设计来保证内部空间的最大化,同时车内也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布局选择。
甚至在造型语言的细节构建方面,也以分体式的前脸以及车尾的设计,靠拢了商务型MPV那种夸张和炸裂的设计。
从SUV的认知来看,宝骏RM-5又保留了一个车头,并没有用A柱和引擎盖的融合来构建单厢车的形象。
另外,离地间隙的抬高以及黑色越野防护套件的运用,也让它在SUV的道路上靠拢了一些。
而宝骏RC-6的形象,则是在一个大溜背三厢车的上装结构下,提供了一个并不是很SUV的下装。
是的,它并不是那么的野性,但是相比于传统的轿车而言明显增加了悬挂行程,抬高了离地间隙,使得其通过性能会有显著的提升。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宝骏RC-6也就呈现出了一种介于传统轿车和SUV之间的形象。不过看上去,效果还是不错的。
▍
WEY VV7 GT
自从VV7 GT的相关消息见诸报端以来,业界对于这款新车的
关注
度就一直居高不下。
原因很简单,WEY VV7在前期所打下的运动型SUV的基础,给VV7 GT的上装变化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创意空间。
而当WEY VV7 GT在今年成都国际车展上正式登场之后,新车的形象也的确不负所望。
相比于WEY VV7而言,VV7 GT最大的变化在于上装采用了一个三厢Coupe的形象,而不同于传统认知中宝马X6的大溜背形象的是。
WEY VV7 GT的上装线条会更接近于一辆传统的三厢车,它明确的强调了C柱与车顶、C柱与车尾之间的过度。并且车顶也以一个相对平直的状态来压低了其整体的高度。
所以这样一来,在WEY VV7 GT上所形成的整车姿态,就是一种极具独创精神的设计。
在这样的一种形体下,夸张的细节造型也就有了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和空间。
随着SUV市场的进一步细化,针对某一性能所做的强化开始成为个性化发展的一个潮流。
WEY VV7 GT的发布,也把其公路操控性能的趋势进行了放大。这种细分化和小众化产品的出现,也是一个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
吉利博越Pro
吉利博越Pro是新一代吉利的家族化设计在博越车型上的一次呈现。
相比于普通版的吉利博越,吉利博越Pro调整了车头以及车尾的设计,而这些细节上的变化也改变了吉利博越Pro的整体形象。
在前脸方面,吉利博越Pro打破了大灯与进气格栅构成一体式的设计,在大灯与进气格栅之间的区域构建了一个断差。
将原本平面式的设计变成了立体式的布局,吉利家族化的回纹涟漪造型的进气格栅也因此得以强化出来。
阵列式LED大灯的运用使得吉利博越Pro的大灯尺寸得以压缩,并且由于没有了透镜的存在,所以大灯的瞳孔效应也因此被弱化。
随着大灯和进气格栅构成的第一视觉主体结构的改变,吉利博越Pro的车头造型比例也有所改变,视觉重心明显更高,且曲面变化也更为丰富。总体来看要精致得多。
而内饰的升级同样是吉利博越Pro的一大亮点,全新仪表板运用了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大倾斜面,来将中控台和副仪表板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的融合。
这也就使得中控屏幕的手操控界面从以往的垂直操作变成了水平操作。配合这一形体的变化,副仪表板也采用了双层的设计。
这样的内饰造型风格对于驾驶仪式感的提炼,很到位。而这种大胆的设计风格,也明显走在了前列。
可以这样讲,最近几年来,广袤的西部地区散落的三四线城市,正在成为各大汽车企业在车市整体的大环境下竞相追逐的细分市场。
从成都国际车展的情况来看,上市的新车占据多数,这也意味着,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市场竞争,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