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汽车生活
了解汽车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新闻 > 读懂“低碳哲学”:丰田在电动化赛道落后了吗?
读懂“低碳哲学”:丰田在电动化赛道落后了吗?
2021-04-26 16:38 编辑:硕硕 来源:-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当“拥抱变化”成为今年上海国际车展的主题时,一场蔓延至汽车行业上下游的轰轰烈烈的变革已经拉开序幕。

在以特斯拉、苹果、小米等为代表的新造车企业的搅局下,以及全球共同面临的“碳中和”压力和节能减排的政策推动,电动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也成为这次上海车展的最大看点。

然而,电动化和节能减排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路径选择。从目前情况看,以大众、宝马和奥迪等为代表的欧洲车企和部分中国企业,选择all in纯电动;而以丰田、本田等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和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则选择包括HEV、PHEV、EV甚至氢燃料电池车等多路径共同发展的路径。

 

 

比如,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丰田就面向全球首次揭幕了旗下全新纯电动专属系列“TOYOTA bZ”,并展出了该系列的首款概念车“TOYOTA bZ4X CONCEPT”。此外,丰田还发布了全新第四代汉兰达以及“皇冠陆放”两款混合动力SUV车型。

“今天发布的bZ纯电动专属系列车型,到2025年计划推出7款车型,我们将选取最符合中国顾客需求的5款车型导入中国市场。”丰田汽车中国本部本部长、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田达郎表示,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丰田将进一步扩充电动化的车型阵容和销售比例。

 

 

具体来说,到2025年,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在中国导入的新电动化车辆(包括HEV、PHEV、EV、FCEV)将达到30款以上,其中EV车型将达到10款。从销量看,到2025年,包括HEV在内的电动化车辆将占到销量的50%,同时与2020年的销量相比,整体销量增幅将达到50%。

尽管相比之前,丰田在电动化领域的步伐已经在开足马力加速,但在外界看来,相比大众、奥迪、宝马和奔驰等企业,丰田在纯电动车领域的布局依然过于保守,甚至有些落后了。

那么,作为全球第一大车企,丰田在电动化这条新赛道上真的落后了吗?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丰田的“低碳哲学”呢?

“实用性与可持续性是电动化的前提”

丰田汽车公司执行董事、CTO前田昌彦显然不同意外界的评价。虽然由于疫情关系无法亲临上海车展现场,但他还是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中国媒体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在前田昌彦看来,推动电动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以及可持续发展。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无论是HEV、PHEV还是EV、FCEV,顾客想选择的动力源、驱动方式到底是什么,相信他们在选择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考虑要素就是实用化。”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前田昌彦反复强调要让用户有选择权。“环保技术只有得到普及,才能真正为环境作出贡献。”在他看来,选择什么技术路径,不是厂家说了算,而是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目前,电池技术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且从调研数据看,现在购买EV的消费者中,第二台车的情况占了很大比重。只有当用户第一台车或者唯一一台车也选择EV车型的时候,才能说EV满足客户对于实用性的需求。

除了目前EV车型还不能真正满足用户实用性需求外,丰田首席数字技术官James Kuffner也表示,丰田的目标是零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将车型更迭到EV就结束了。目前,世界上80%的电力都来源于非可再生能源这一现实,单凭EV很难起到碳中和的作用。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只关注行驶中的车子所排放出的CO2,并不会去想这辆车在制造过程中是否环保。而且,开采作为电池原材料的锂时,也会大量排放CO2。”James Kuffner如是说。

 

 

此外,电池的回收问题也是在发展电动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问题,早在多年前就被反复提及。然而,在市场一窝蜂all in电动化之后,行业中已经很少听到这些方面的讨论。毕竟,跟风总是比较安全的。至于这些问题是否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一解决,目前谁也说不好。

 

 

技术路径的选择,反映的正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丰田的思考和担忧,对于变革中的汽车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让用户感受“别样自由”的出行生活

作为一个崇尚年轮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的企业,丰田显然不愿意违背自己对于市场的判断,跟风all in电动化,但与此同时,它也在加速电动化的进程。在上海车展展出的全新纯电动专属系列“TOYOTA bZ”,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丰田汽车ZEV Factory副本部长、总工程师丰岛浩二表示,中国电动化的发展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快的,中国消费者对EV车型的需求也是最大和最多样化的,因此单一车型应该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丰田考虑将适合中国消费者不同需求的车辆,导入到中国来。从结果上来说,就是导入bZ专属系列车型。“我们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最优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边向中国消费者学习,边进行的车辆研发。”

据悉,“bZ”是“Beyond Zero”的缩写,蕴含着丰田希望为消费者提供超越Zero Emission价值的想法,它以EV专用平台为基础,能够应对不同大小、形状等车辆多样化需求。它的到来,表明丰田未来不仅会为用户带来超越零排放的出行体验,更将让用户感受到别样自由的出行生活。

 

 

这就是丰田一直强调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和“实用性原则”,丰田相信,bZ纯电动专属系列车型能够让消费者无适应期地从普通汽车切换到EV车型,体味EV车型才能感受到的优势。

有意思的是,首秀之后,“bZ”系列也被中国媒体亲切地称呼为“宝藏”系列,其亮相的首款概念车TOYOTA  bZ4X CONCEPT,也获得了不少专业汽车媒体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今年上海车展上众多纯电车型中最值得期待的车型。

 

 

据介绍,TOYOTA bZ4X CONCEPT是丰田与斯巴鲁共同开发的纯电SUV车型,采用与斯巴鲁共同开发的全新四驱系统,结合EV车独有的灵敏反应,更易获得安心、畅快的驾驶感受。同时还搭载了与CATL共同开发的电池。这款能够快速量产的概念车,基于EV专用平台开发,实现了短前悬、长轴距,带来更加宽敞的车内空间,同时比较让人惊喜的是采用异形方向盘与线控转向系统,让操作无需换手,视野更加开阔,实现车随心动。据悉,bZ系列中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的中国专属车型,也已经在积极筹备。“bZ系列充分体现‘能够让消费者认可的全方位电动化’理念,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足够丰富且性价比高的产品。”上田达郎如是说。

 

 

开放共赢是丰田实现碳中和的姿态

除了TOYOTA bZ4X CONCEPT外,在此次上海车展上,丰田还推出了两款SUV混合动力车型——全新第四代汉兰达和皇冠陆放。这两款车型,可以说是车展上人气最高的两款量产车型。

全新第四代汉兰达自不待说,在过去的13年里,汉兰达在华销量累计超过100万台,不仅是细分市场的“销量标杆”,更是用户的“口碑标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基于同一平台开发的皇冠陆放,在原有平台基础上更增加了皇冠车优秀的DNA和品牌力,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rId18据悉,两款车型均采用TNGA架构,搭载2.5L混合动力系统以及E-Four 系统,拥有宽敞内部空间,兼具品质及效率。

 

“2020年,丰田电动化车辆的全球销量约为195万辆,占丰田整体销量的23%。从1997年至今,丰田全球电动化车辆累计销售超过了1700万辆,削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4亿吨。”上田达郎介绍说,以普锐斯为起点的电动化产品,已经拥有55款,其中包括45款HEV、4款PHEV、4款EV以及2款FCEV,实现了从乘用车到商务车的广泛应用。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同时,也是丰田应对电动化转型的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HEV、PHEV和EV外,丰田在FCEV(氢燃料电池车)领域也有了深厚的技术积淀。从2002年开始,丰田就在日本、美国限量发售了氢燃料电池车“丰田FCEV”。2014年发售MIRAI以来,凭借着“快充3分钟,续航600km”、“只排水不排碳”、“无惧严寒畅行无阻”等商品特性,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一万辆。

 

 

然而,对于FCEV是否代表未来汽车的零碳方向,汽车行业还有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氢燃料成本太高,无法普及。要想让氢燃料这条技术路径能够走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技术共享。

“全新一代燃料电池车Miral已经在海外正式推出,加氢3分钟即可实现750km续航。”上田达郎表示,目前丰田已经无偿开放混合动力系统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专利,并希望以一个非常开放的姿态来与更多企业进行合作,助力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

结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如何喧嚣,终将归于平静。汽车行业概莫能外。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随着技术路径的逐渐明晰,汽车行业必将优胜劣汰,只有坚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信念,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正如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谈及对苹果造车的看法时所说,欢迎苹果公司进入汽车行业,但要做好面对未来40年各种变化的准备。他认为只要具备技术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制造汽车,但是,“一旦他们开始造车,我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必须在未来40年中,做好应对客户和各种变化的准备。”

 

 

正是秉承这种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丰田在面对未来的技术路线时,既没有盲目跟风,又提出更多量化的指标和目标。比如,挑战新车CO2零排放,挑战生命周期(包括材料、零部件和生产等在内)CO2零排放,还要挑战全球工厂CO2零排放……

这才是一个务实的、负责任的汽车企业应有的样子。毕竟,纯电动不是目的,零碳社会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