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方向盘分类,世界上只有左舵和右舵两种车,但为这两种车设计的道路却又各种各样限速,同样都是高速公路,美国不同的州有6种限速,即便是号称不限速的德国,高速上也有几种限速。
国内的高速限速大致分为80KM/H、100KM/H、120KM/H三个级别,与欧盟和美国的限速标准大约相差5-17KM/H。比较有意思的是,国内最高120KM/H的限速,明显借鉴了国外75MPH(121KM/H)的标准,为了凑一个整数就改为120KM/H。
高速限速这个东西,看起来很严谨里面有很多细节值得揣摩,但稍微查一下限速的历史,早期限速的目的其实很当纯。
为了省油而限速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是德国人修的,修高速的目的跟我们搞西部大开发类似,不过德国修高速目的并不单纯,战时状态笔直的高速等同于飞机跑道,所以高速公路标准很高。
一开始德国高速并没有限速,于是在1938年,一辆奔驰W125赛车在德国的高速上创造了时速432KM/H的世界纪录,那时候车企热衷于刷新极速,一是路好二是大家都需要这么一个成绩来证明什么东西。
1942年,为了节省石油和橡胶的消耗,美国设立了56KM/H的限速标准,这个限速一直执行了3年。到了1973年,美国又出现了石油危机,作为石油消耗大户,汽车又被盯上了,这次被强制要求限速89KM/H(之前为120KM/H)。
从历史看,限速初衷不完全是为了安全,限速一定程度减少石油和橡胶的消耗,而当时的汽车保有量肯定没有现在这么高。
老生常谈的安全
等汽车实现流水线生产后,发达地区人均汽车保有量大增,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事故率增加。根据IIHS公布的数据,2018年美国因超速一共造成9378人死亡,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6%。
当交通事故率越来越高时,自然会有人关注车速对安全的影响。IIHS将车速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分为4个层面,第一人可以提高车速,但没法提高自己的反应时间,车速越快等人做出反应的过程中车辆行驶距离越长,于是增加了行驶风险。
第二车速越高制动距离越长,同样增加了安全隐患。第三提高车速意味着驾驶员紧急避让时失控率更大,这是物理特性没法改变。
第四车速提高时产生的碰撞能量也在提升,撞击速度64KM/H提高到97KM/H,车身的碰撞能量提高了50%。
当车速超过一定程度时,车身已经承受不起碰撞能量,同时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也无法降低碰撞对乘客造成的伤害。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是高速公路本身的防护设计,速度超过限制马路两侧的防护栏已经起不到防护作用。
限速依据是什么
一条路限速多少首先得看它的功能,以美国为例,限速分洲际公路、洲内公路、国道。车道有多宽、路肩宽度、弯道和路口数都不一样,从功能上来说它们的限速标准就存在差距。
按照国外的说法,限速是通过统计车辆实际行驶速度来判定,比如一条路刚开通前并没有限速,相关的部门就采集这条路上所有车的行驶速度,并以100%作为单位,然后以85%这个点(非范围)的车实际行驶速度作为限速标准。
除了以85%的车实际速度为限速标准外,限速区间变化也就讲究,有观点认为限速调整幅度应该控制在8KM/H(5MPH)左右,所以国外的限速都是65MPH、70MPH和75MPH。
超速难以根治
限速通常意义上起到指导作用,比如德国高速不限速路段的建议行驶速度是130KM/H。国内高速限速120KM/H,但超过限速10%以内,不罚款只会给予警告,也就说你可以跑132KM/H。
以120KM/H的速度在高速上巡航时,如果前面道路看不到一个测速摄像头,又有人会尝试再开快一点,所以在没有监管的地方,人会一步一步尝试突破限速。
IIHS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20岁以下的驾驶员超速的概率是30岁或以上驾驶员的3倍。据1997-2017期间统计的数据,限速每提高8KM/H,高速上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会提高8%。由于年轻驾驶员超速的概率大,继续提高限速也面临很多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对提高限速颇为谨慎。
因为美国年轻消费者习惯于买二手车,所以IIHS也给出了一个建议,尽量避免买小型或者紧凑型轿车,而是更多选择中大轿车,因为尺寸大整备质量更重的车,通常安全性更好,但应该选马力小的车。因为驾驶马力大的车,更容易超速。
对限速的误区
提高限速不一定可以让马路上的车开的更快,因为大部分驾驶员都是以自己主观最舒适最快的速度行驶,这种主观感受又因人和车而异。换而言之,限速100KM/H可能绝大部分都不会开这么快。
同理降低限速也不一定就证车流量就会减少,因为只要这条路上的车平均速度提高,那么车流量实际上会提高。国内跟国外有点不同,我们只处罚超速,而低于限速行驶却没有处罚。
小结
国内的限速标准基本都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毕竟人家的高速公路管理经验很丰富。起初国外的高速限速是地方政策,但由于石油紧缺,限速变成了国家政策。现在德国不限速高速也面临环保压力,有人建议降低限速标准,以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油耗)。